府城街道(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)

中文名  府城街道
别    名  琼城,琼台福地
行政区类别  街道
所属地区  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
地理位置  琼山区北部
面    积  6.6 km²
下辖地区  8个社区
政府驻地  琼山区建国路1号
电话区号  0898
邮政区码  571100
气候条件  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
人口数量  10.64 万人
著名景点  琼州府城琼台书院琼山县学宫丘濬故居,海瑞故居,鼓楼
机    场  海口美兰国际机场
火车站  海口东站
车牌代码  琼A
方    言  海南话
汽车站  海口汽车东站
历史名称  琼城镇、府城镇
一里出三贤  丘濬、海瑞许子伟
民俗节日  府城元宵换花节

府城街道(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)

府城是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,因作为琼州府驻地故名“府城”。
府城民国期间称琼城镇,属琼山县第一区。1950年4月23日解放,1951年4月划归海口市第四区。1955年1月归属琼山县,改称府城镇。1958年12月1日又并入海口市,此时府城镇分设两个行政机构,为街道居民区(设海口市府城办事处)和农业区(称市郊区红旗人民公社)。1959年10月复归琼山县,1960年9月成立府城人民公社;1968年改称红城人民公社;1979年3月改称府城镇;1987年3月,铁桥区并入府城镇。镇人民政府下辖文庄、忠介、云露等3个居委会和府城、城东、那央、红星、城南、五岳、儒蓬、铁桥等8个管区,有自然村庄60个,经济合作社97个。1994,琼山撤县设市,府城镇隶属琼山市。2003年,琼山区正式成立,府城镇隶属琼山区。
2013年3月26日,琼山区正式向媒体公布,该区已正式启动府城镇区划调整工作,撤消府城镇,在琼州大道以东设滨江街道办事处,高登街以北设府城街道办事处,高登街以南设凤翔街道办事处。根据计划,将在2013年5月底前完成各项区划调整工作。
府城是海南独特的历史名片,区划调整后仍将保留府城老城区的完整,尽可能完整保护府城古城核心区文化底蕴。2007年海口已经开始酝酿府城区划调整的方案,先后形成分设方案6个,修改划分意见8稿,最终才敲定了这个方案。其间,为了保留府城古城文化的完整,他们做了详细的调研,找到了《琼山县志》中的府城老城市地址,并严格按照府城历史界限,划分了府城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。
2013年6月18日,府城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。
府城街道位于琼山区北部,是琼山区政府驻地。北临国兴街道,东连滨江街道,南邻凤翔街道,西与龙华区城西镇交界。辖区总面积6.6平方公里。

人口民族

府城街道辖区总人口106448(人),府城地区的民族以汉族为主。

府城文化

一里出三贤、海南双璧
府城人才辈出,有“一里出三贤”的佳话,三贤是指丘濬、海瑞、许子伟,其中,丘濬与海瑞被称为“海南双璧”。
丘濬
丘濬(1421年-1495年),琼山府城下田村人,字仲深,号深庵、玉峰、琼山,谥文庄。明代著名的文学家、史学家、经济学家、理学家。其学识渊博,为岭南“一代文宗”。为官被誉为数百年间岭南最杰出的四人物之一,海南千年始笃生。 
海瑞
海瑞(1514年-1587年),琼山府城朱桔里人,字汝贤,号刚峰,谥忠介。明代著名的政治家,以刚直不阿,清正廉明著称于世,被世人誉为“海青天”。 
许子伟
许子伟(1555年-1613年),琼山府城北胜街人,字用一,号南甸,谥忠直。幼年受丘濬、海瑞影响,刻苦力学。明隆庆十四年(1570年),海瑞罢官回乡,登门拜海瑞为师。先后创办儋耳义学、琼山敦仁书馆,掌教文昌玉阳书院。 
七井八巷十三街
这里所说的井,不是指人们开凿取水饮用的井,而是纵横交错,组成井字形的交通网络,也是古时做买卖所称的“市井”,造就了道路畅通、市井繁荣的城镇格局。上述八巷十三街,以南北向为纵,东西向为横,构成了府城的七大井块,从东向西排序分别是:
第一井块是南门街(亦称鼓楼街)、尚书街(纵)和道前街(今文庄路,下同)、靖南街(横)组成的第一版块,是繁杂的居民区。以蛋巷为横线,可再划分两个小井块。
第二井块是尚书街、打铁巷(纵)和道前街、靖南街(横)形成的第二版块。以今尚书横街为横线,也可划分为两个小井块。本版块也是以居民点为主。
第三井块由打铁巷、仁和巷为纵,道前街、靖南街为横构成。版块内原为城隍庙、府城第一公园、琼台书院之地,今以工人文化宫为核心,是居民休闲娱乐的中心区之一。
第四井块由丁字街(今中山路中段,下同)、县后街为纵,镇台前街(今忠介路,下同)、少史巷为横构成,本版块以商业为主。
第五井块是丁字街、县后街(纵)和少史巷、县前街(横)组成的第五版块,是市民集中居住之地。
第六井块是县后街、草芽巷(纵)和镇台前街、小雅巷(横)组成的第六版块,中间再以草芽横巷为横切线,可划分为两个小井块,本区域也是居民最集中的地方之一。
第七井块是草芽巷、马鞍街为纵,镇台前街、塘圮巷西段和培龙市场南门(今扩展为高登西街)为横,构成第七版块。本版块以商店作坊、集贸市场为主,以居民点为辅,是老城区最繁华的地域之一。这七大版块,体现了府城最基本、最有特色的历史环境风貌,保存着不少积淀古代建筑这个载体中的各种真实历史信息,为保护历史街区和古代民居,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。
由于城区不断向外扩展,道路不断向远延伸,原八巷十三街之和已成倍增加,如清末民国时期形成的大路街、朱吉里街、福地后街、宗伯里等,建国后如新建的建国路、新城路、高登街、大园路、红城湖路、琼州大道、龙昆南路、凤翔路等,使府城的大街小巷超过了40条。增加的街巷构成了更多更大的井字形布局,形成了行政办公区、文化教育区、商业贸易区、休闲娱乐区、市民居住区等多种功能区域。随着时光的流逝,社会的发展,这座古镇不断地在破坏中建设,在建设中破坏,2008年底,随着朱吉里街的扩建,大园路、甘蔗园古路又被破坏。 
民俗节日
府城元宵换花节
府城元宵换花节,简称府城换花节、换花节。府城的“换花节”历史悠久,起源于“换香节”,唐末已存在元宵张灯结彩、换香活动。“换香”蕴含着当地老百姓互换香火,有换吉纳祥,发财旺丁的寓意。后来出于节庆安全考虑,1984年,府城民间“换香”习俗改为“换花”,“换花”逐渐成为人们元宵闹春的主要活动,并演变成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新习俗。
自从换香节改为换花节的活动规模、范围、区域逐年扩大,形成了凝聚友谊、美好、幸福、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形式。

名胜古迹

人文景观(按始建年代排列)
丘濬故居
丘濬故居位于府城金花路三巷9号,故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。曾为多进式院落,规模最大时有“丘氏十八屋”之说。院门口悬挂着著名古建筑专家、书法家罗哲文题写的“丘浚故居”牌匾(此处牌匾用了“浚”字,而用“濬”才更符合历史,才能体现对先贤的尊重)。其建筑是海南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丘濬故居庭院草木葱绿。进院门,院内栽种着人参果,枝繁叶茂。可继堂两边有副门题:可继堂中承德泽,尚书万里传字香。可继堂神案上供俸着一尊丘濬的金色塑像。堂内摆着4张太师椅,神案供桌和椅子上雕着精美的图案,技艺精湛。可继堂前,一棵结满石榴果的石榴树下满地落果,使这座名人故居有种寂寥的况味。
琼山县学宫
琼山县学宫位于府城文庄路北侧,坐北朝南。学宫又名圣公庙、孔庙、文庙等。据清朱为潮篡《琼山县志》载:文庙始建于宋代,原设在海口浦,历代多次迁移,最后置于古城南门和护城河北边300米处,即今遗址。
明代洪武四年(1371),琼山知县李思迪迁建于府城东北东坡书院内(即今苏公祠)。九年,知县陈概又迁建于府城南郊。
弘治十一年(1498),广东按察司副使陆渊迁建于府学之西,即今遗址。迁建后的县学宫居于城内闹区,靠近府署,接邻府学宫,方便了生员习礼和各种庆典活动。
光绪二十三年(1897)秋,琼山名士林之椿、曾对颜、粘世王召、王国栋、柯玉珊、王骏声、孙生英等人发起重修,这次修建工程浩大,是琼山学宫历史上最后一次重修。
琼山学宫原有后殿、大成殿、东庑、西庑、棂星门、丹墀等建筑,十分雄伟壮观,为琼山历代儒学教育机构,占地面积最大时“直500尺,横128尺,面积64000方尺”。琼山学宫现仅存大成殿,面阔5间,进深3间,坐北朝南,重檐歇山式顶。梁架结构为七架木结构式,梁檩之间雕刻精美的龙狮、莲花、卷云、纹刻,庄重典雅,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鼓楼
府城鼓楼位于府城鼓楼街,原名谯楼,又称文明楼。始建于明洪武五年(1372年),明清两代多次重修。台基为明成化十七年(1481年)扩建而成,长28米,宽24米,高6.39米。两拱门,宽4.6米,高7.1米,门额分刻“海南壮观”、“奇甸文明”。现存鼓楼为清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重修,坐北朝南,面阔五间19.9米,进深三间9.95米,高7.56米,歇山顶,脊饰二龙朝日。楼内原有明正统元年(1436年)铜禁钟一口,钟铭记述了捐资铸钟情况及祈求国泰民安之意,现存五公祠。
琼台福地
琼台福地纪念馆位于府城关帝巷内,琼台福地遗址坐落在抱珥山上。在古代人们习惯尊称朝廷官衙为“台”,故这里称“琼台”。 琼台福地的说法由来已久。观象家曾说,华夏大陆的阳刚紫气,越海潜入南方,首先聚集于琼台之下,故称“福地”。又相传海南地形极像一只缩头神龟,宋太祖怕它伸出头来威胁王朝的统治,便将州城迁来神龟缩头处,宋神宗熙宁六年(公元1073年),在琼州城内设立琼管安抚司统管全岛政务,借此镇住龟头。因此,当时人们称此地为琼台。
明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海南卫指挥使杨义在山顶立“抱珥山”石碑一块,还在山南树立“琼台福地”石牌坊一座。明弘治初年(1488年),抱珥山被村民挖掉,建关帝庙一座。清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巡道张介祺顺民意修复琼台福地。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,时任琼山知县汪篆刻“琼台”二字勒石为记。后来福地上建起关帝庙、文昌阁、圣母祠、献台、戏台、石牌坊等,这里成了文人墨客游览之地、平头百姓祈求安康之乡。古代的建筑现已无存,只留有遗址。
1999年,琼山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上重建了琼台福地纪念馆,重建后琼台福地纪念馆的建筑有:琼台福地坊、福地轩、琼台阁、关帝殿、妈祖庙、观音庙、影壁、东西庑廊和福泉等。
琼台书院
琼台书院位于府城文庄路和中山北路的交界处,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、明朝大学士丘濬而建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据传由于丘濬号琼台,人称琼台先生,故书院由此得名。
现今是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址。其主楼奎星楼高二层,绿瓦、红廊、白墙,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,至今保存完好。奎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,上书“进士”二字,字大如斗。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中进士后朝廷所赐。楼内雕梁画栋,异常别致;楼前绿树成荫,环境秀丽雅静。
这里曾是琼州的最高学府,是古代海南人士登科入仕的必经阶梯。著名的粤剧、琼剧《搜书院》的故事就发生在此。当时,书生张生和琼州府镇台的婢女产生爱情,镇台震怒严惩婢女,婢女逃进书院求救,镇台派人追至,书院掌教谢宝仗义执言,门前挡驾,并机智地乘夜将婢女送出城外,使张生与婢女终成眷属。琼台书院随着《搜书院》而蜚声海内外。
海瑞故居海瑞纪念馆
现今在的海瑞故居位于府城红城湖路,并非海瑞的旧居现现,这是一座纪念性的仿古建筑群,海瑞并没有在此住过,真正的明代海瑞故居原址就在附近,现今并无建筑遗存。新建“海瑞故居”建筑形制也和原来的有所不同,现今的“海瑞故居”应当叫做“海瑞纪念馆”更为恰当。
今海瑞故居是1997年琼山各界筹资重建的。重建后的故居由前厅、正堂、后屋、书斋、花厅、书童间、杂用间、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,于海瑞诞辰480周年之际落成,对外开放。1998年列为琼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为弘扬海瑞刚直不阿、正气凛然的精神,把海瑞故居融入环境优美的红城湖公园总体景观中,2002年5月,海瑞故居增建广场、雕立塑像、牌坊等,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。2003年1月,又完善海瑞故居及附属设施。
海瑞故居整体风格为明代海南民居风格。这里已成为后人敬仰先贤的凭吊场所,为成一处继承传统文化、廉政勤政为民的教育基地。

本信息由:【百科博士© 】编辑发布 引用请注明出处: https://www.baike100.cn/jiedao/2021/04/23/archives/11461

(0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
百科博士的头像百科博士
上一篇 2021-04-23 21:03
下一篇 2021-04-23 21:17

相关推荐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中国百科 权威认证